温州博物馆欢迎您! 返回官网首页注册登录
本馆活动
文物点阅
专题馆活动
调查问卷
手工实验课堂|自然之美——手工印染学习个人预约


温州博物馆手工实验课堂今夏正式开启。作为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的子项目,手工实验课堂也是温博对外常设的一个专业品牌,将陆续推出石碑拓制、全形拓、活字印刷、夹缬、蜡染、蓝印花、古籍装订、篆刻、转轮制陶瓷等手工课,将这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性和艺术美感兼备的传统手工艺逐渐介绍给公众。课堂形式分为授课和讨论、动手和创作两个环节,由授课教师介绍手工艺的历史源流、经典作品赏析以及该项工艺在当下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由学员亲自参与制作和实践。

课程不仅面向青少年儿童,也将面向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成年人,根据不同年龄人群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模式。每月开3~4次课程。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持续关注温州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活动信息。欢迎大家走进温博的手工实验课堂,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


【自然之美——手工印染之扎染】

课程介绍:

本期手工实验课堂将带领大家学习手工扎染工艺。扎染古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方式染色的民间印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染效果。

课程时间:8月20日,下午14:00-16:00

课程地点:温州博物馆手工实验课堂(展区纪念品商店左侧楼梯下)

年龄限制:6周岁——12周岁

课程名额:20人

报名者请自备以下材料(如图):扎花线、橡皮筋、一次性手套、玻璃弹珠、夹子。

报名方式:点击右上角“个人预约”进行活动预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人民从天然的矿物、植物中提取染料,采取不同的工艺对织物进行染色。“绞缬”、“蜡缬”、“夹缬”发展成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绞缬”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绞缬”中的基本纹样“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隋唐时期,更是风靡一时,大量的纹样名称记载于史料。《全唐诗》有“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罥凤凰钗”的诗句。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民间禁绝,使中原扎染工艺一度失传。直到南宋时期才又复兴。

【汉晋】红地绞缬绢

此件绞缬制品出土于新疆营盘墓地。它以平纹绢作底,在大红地上显满幅白色小圈纹。采用汉晋南北朝时期绞缬的典型工艺绑扎法制成,即将织物按点摄起,用线环扎,而后染色,得到的花纹通常是这种满幅散点布列的单纯的小圈纹。在吐鲁番、敦煌等地的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这类织物普遍有所发现。


【北朝】绞缬绢衣

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领,袖子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纹绢,用绞缬的工艺染出黄色小点纹。绞缬又称扎染,在北朝开始流行,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见。


【唐】棕色绞缬绢

此件绞缬绢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预约电话:0577-56988690 馆址:浙江省温州市市府路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